中国石油化工产业(战略)协作联盟网讯:6月初,中国石油
测井公司环江项目部新添4套“一串测”设备。在生产黄金季如何让“一串测”尽快投产,发挥提速提效优势,成为紧迫的问题。
投产新设备需对比论证,不仅会增加工作量,而且在与设备磨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。选谁来打头阵呢?C4577队队长靳敏刚主动请缨,要求承担“一串测”的投产工作。靳敏刚深有体会:抢先掌握
新技术,就是抢占效益。
果然,困难接踵而至。为保证曲线质量,靳敏刚对每口井都要用常规仪器再测一趟以便对比验证,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强度。他耐心向队员、井队解释和沟通,努力消除大家心里的“疙瘩”。对于试验中的技术问题,他跑仪修、查资料、问专家,大半夜向兄弟班组讨教,想方设法消灭投产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拦路虎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靳敏刚带领C4577队仅用 5天时间就完全掌握了“一串测”操作方法,仪器性能指标通过验收。目前,C4577队已应用“一串测”完成施工8口,时效提高30%以上。这串仪器已被视为作业队的“宝贝”。
其实,C4577队早就尝到了
新技术带来的甜头。应用常规湿接头工艺,水平井测井施工周期长、效率低。在其他作业队还在掂量得失、算计利益而犹豫不决的时候,靳敏刚带领C4577队主动试验公司自主研发的水平井系列测井工艺,配合技术人员解决了多项技术问题,积累了大量现场经验,并率先掌握了电缆保护器、桥式湿接头、组合电缆等水平井测井新工艺和新设备,既确保了安全施工,又大幅提高了测井时效,还降低了作业队的劳动强度。
正是有技术作支撑,C4577队在生产高峰期,尝试“工厂化”测井作业,在相邻的两口井合理分拆人员和设备,同时交叉施工作业,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。2015年,C4577队完成水平井施工36口。“正是受益于新工艺,干了这么多活,不仅没有那么累,而且收入也增加了。”靳敏刚说。
软硬软组合电缆工艺的推广刚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。靳敏刚带队用软硬软电缆承担第一口水平井施工,由于操作不当,硬电缆部分在井下被挤伤。普通电缆遇到绝缘破坏和穿芯解卡后,断掉的电缆一般会报废处理,但是硬电缆的成本是常规电缆的3倍多,如果直接报废,将造成严重浪费。靳敏刚和工艺人员沟通,反复试验,验证了硬电缆拼接的可行性。两年中,C4577队先后3次对硬电缆部分进行了拼接,并在生产中安全正常使用,仅此一项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。
组合电缆中的硬电缆外径比常规软电缆要粗11厘米,在滚筒大小不变的情况下,软硬软组合电缆下深只能到3200米,而实际井深通常要大于这个深度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在工艺人员的支持下,靳敏刚和队员研究制作了电缆短节,将组合电缆的前段软电缆部分加长了300米,测量深度达到3500米,可适应大部分水平井施工要求,平均节省10小时,降低了油耗,节省了成本。他负责完成的《硬电缆工艺在水平井测井中的应用与研究》获公司优秀青年论文二等奖。
组合电缆工艺大幅节省测井的占用时间,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,C4577队曾多次被甲方点名应用该工艺承担溢流、井漏等复杂井施工。截至6月24日,靳敏刚带领C4577队已完成水平井施工7口、常规完井36口,曲线优等品率达97%以上。